论文网

我国高校公共安全事故案例总揽

更新时间:2021-04-24 00:13:22点击:

我国高校公共安全事故案例总揽

【摘  要】  高校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部分之一,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社会生活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同时,各种潜伏在高校校园及其周边影响校园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凸显出来,消防、交通、财物、网络甚至政治等新的公共校园安全事故频现。当前,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公共安全和责任意识培养和公共防险技能提高已成为一重要社会安全课题。

【关键词】  高等学校;公共安全;

近年来,各类新闻媒体给与了校园安全事故极大的关注,公共安全教育的迫切性已逐渐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社会范围内尚未有一直看法,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中特别提到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校园安全管理和校外监管对接似乎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高校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综述

高等学校与工厂、政府等组织一样,作为社会功能的承载体之一,面临着诸多的公共安全问题,现整理如下:

(一)校园食宿安全

高等教育的食宿保障作为教育教学环节的必备前提,其安全健康条件及其文化氛围在构建安全校园中发挥着先决性的作用。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类主副食品的质量及售卖、制作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和操作规范领域,当然,不当饮食也是校园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如节食过度、酗酒等影响正常的学习教育进程。校园住宿不同于一般性的居民房,它是校园内(也包括校园性的校外租赁)集合居住、休寝、生活、娱乐和学习等于一体的集体场所,一般而言其安保配备、设施条件、人均空间等方面相当有限,在诸如地震、火灾、盗窃等安全事故中是最多的校园事故问题发生地。个人在校外的租赁住宿和食品安全事故在新时期也呈上升趋势,与校内公共安全事故不同,其问题类似普通居民区发生的诈骗、勒索、甚至刑事伤害、煤气中毒等恶性事件。

(二)校园实践活动安全

在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推动和引导下,大学教育摈弃了传统“象牙塔”的观点,越来越多的建立起于社会的联系,有的高校在实践中依托其强大的知识力量和人文因素建立和发展起了较为完备的校企合作体系、对口实践制度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新的教育培养模式的成功都是一帆风顺的,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造的平台和空间很可能成为新的伤害。此外,以班级、团学组织等为主要群体开创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在校园安全事故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一些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测量的因素往往会突然爆发,如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等危及学生人身安全。

(三)校园交际安全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习惯于网络社交和手机APP交友,由于网络化的社交打破了传统的交往空间、地域及时间的界限,在各类社交网站和通讯媒介便利生活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科技的作案平台。最常见校园事故莫过于网友伤害和信息泄露,甚至还包括一些非法的交易等。当然,科技的进步也给着实给现实的交往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加之大学生群体本身的易塑性,很容易因网络虚拟化的交际而影响自身的情感和态度,不良的心理和心态从而伤害身边的同学、老师。除了网络交际产生的种种安全事故外,大学生在实习、寝宫助学、就业、兼职、代工等情况下由于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思想单纯等很容易上当受骗。另外,法律观念不强、意志薄弱、冲动起事等也会受不法分子影响和干扰,染上恶习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相比之下,校园内的环境和文化圈较有利于发展同学友谊,但也不排除部分同学因社会交往恐惧、嫉妒心、自卑、极端主义心理等酿出事故。

(四)实验与课堂等学习场所安全

课堂是学习知识、领会精神的主要场所。一般来说,学校都会系统的规划和处理教学事故,并有任课老师和班级干部协调做好控制工作。安全事故发生在教室的情况一般多由影音设备故障,不当用电和突发自然灾害导致,如电引发火灾、地震等。常见诸媒体的校园踩踏和火灾伤亡事件多为无秩序引导和恐慌所致。实验室比较特殊,它除了教室的功能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在科学试验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药品材料、道具工具,需要通水通电通煤气等,这些很容易构成除了教室风险以外的潜性风险因素,一旦构成事故,不仅会给实验室造成财产损失,更可能威胁操作者的人身甚至生命安全。

(五)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

高等学校是信息输出、传递和接受较为密集的场所,无论校内网、校园办公网、教务管理网络系统、贴吧微博网络系统、BBS论坛等及容易发生意外事故,需要加强关注。许多不法分子借助校园网的权威和广泛特征传播邪教、迷信、反动、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事件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为窃取学校的学生信息、保密文件等恶意攻击校园网络系统,趁学校信息系统瘫痪和维护的空隙,造成校园工作的损失、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必须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写入《高等教育法》等诸多文件以来,我国各个高校先后开始了一场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教育探索,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堂讲解、操作演练等教育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入新世纪以来,部分高校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科学的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高校虽将相关课程列入学生必修的课业计划,但公共安全教育的知识散乱、操作规范不统一,理论情况与实际需求有着较大的错位,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人仍处于以宣传为主导阶段,教育的计划性、层次性、目的性等还存在许多问题,提高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从大量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案例和事故案例中总结评诉了几条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当之处更请批评指正:

课程缺乏严密的规范和体系。许多高校的公共安全课程的教育处于政治思想宣传层次,高校大学生对这类课程的管理和教学方式不能够积极认可、更有学生反感抵制之极,其规范性严重缺乏。另外,教育内容比较零散,课程设置缺乏特点和优势,以理论说教为主、不重视实践演练甚至出于某些方面的原因根本不予操作演练的考虑。从学生生活实际的角度来说,其思想实际不达到可操作、可应用,同时这类课程又通常以考核方式评测学生实际领会成果,不做后续的检查和检验,给本来就处于起步阶段的安全教育迷中填乱。在探索不清和缺乏有效样本效仿的条件下,高校往往延续传统经验,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忽略公共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和主动性,将全过程的教育投入和整体规划抛之脑后。

教学分离、手段单一。许多高校的公共安全教育课缺乏必要的校园条件和设施,大都采取简单易用,成本低廉的讲座形式进行,往往千人一讲,又多数为泛泛空谈,很多社区民警干部或保卫部工作领导长时间没有接触基层工作,知识陈旧、照本宣科、说教枯燥听者乏味。当然也有些高校专门配备了公共安全教育人员,其有着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基础,但知识面有限,研究能力不足,无法保证完全的教学效果。学习者的主观评诉来说,缺乏吸引力的教育教学形式开展起来的公共安全教育,相当乏味致使缺乏学习动力。一些互动性的教育、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演练应用的新颖教学便尤为突出。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将安全教育的专门教师培养作为国家的长期计划之一,高校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就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瓶颈。与军事教育课程一样,高校通常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或聘请一些社会单位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如社区派出所、消防大队等以此来作为校园教育的补充,这种情况较为普遍的发生在研究型的教育大学,很容易导致实际操作流于形式。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公共安全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仍以电视、网络、书本为主,报刊、学校教育等排在最后一位。这充分说明了高校教育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配合校园安全教育的其他教学资源的局限性或许是一个更突出的问题,很多高校经济问题不佳或者不够重视的原因,应对高昂的场地、设施配备,演戏材料消耗等心力不齐。

应用演练及操作演练缺乏支持。虽说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课被大多说高校认为是一门技能课,也非常认可其具有的实践性,但这并不能决定公共安全教育的实用性充分发挥,大量的安全事故也表明了缺乏实地操作和演练是形成事故灾害后果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学生遇到安全事故时的防范准备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故处理与教育实践探索的建议

高校的公共安全教育课在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为校园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维护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产生活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作用。高校领导层和校园安全主管部门、社会安全保障部门等要积极提高公共安全教育课在学生学业中重要性意识,大力拓展群众基础,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联合推行,注重课程建设。在社会管理方面,要积极促进社会安全保障工作与校园安全保障工作齐头抓,并轨管,将校园安全作为社会安全保障的重要一部分,建立社会巡检机制和责任明确的事故突发处理机制。

高校内教育体系要研究性地要抓住安全教育关键点,关注安全事故高发人群,关注重点场所和高发时期,以常规性的密集性的公共安全教育来巩固教育和培训效果。以积极建造平安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建立建设形成校内全员参与、教职工全面实施、学生全过程教育的教育体制,构造运行通畅的的良好局面,使得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实效取得最大化。

完善和丰富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课的讲授该课程需要特殊的方法,即多注重实践事例的讲解,避免单一的纯理论说教,要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两个环节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合理调节分配经费、时间、场地等资源,把现场观摩、实际演练等实践环节安排充分,除却纸上谈兵的不切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影响,提高其应对安全事故及安全灾害的能力。从高校角度来说,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课必须按照现当代教育需求的规律和变化,充分发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构建起完整而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课规范化、制度化。

培养高校安全教育梯级师资队伍。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永远是相对不足的,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课还需要诸如教育战略、指导方针政策、经费支持等必要条件。只有培养一批批熟悉和了解现代教学规律、掌握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能,趣味性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并具有丰富的安全保卫经验的师资力量才能够保证高效教学质量和优秀教学效果。关于梯队教育培训团队,从目前高校实际出发并归结于高校实际,学校安保部门人员中选取专业素养较高、又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公共安全教育课教师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学校的定期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保证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培训,坚持考核择优原则,帮助他们掌握大量现代教学技能与方法,支持他们外出学习交流并给予交流学习成果的实战和发挥平台,鼓励他们自发性地开展相关教学和案例方法研究。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还取决于社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借鉴以往高校处于某些角度的考虑,引进校外人士的安全教育成果外,还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课程规划中外部教育的优势和条件。一方面把实践环节的安排做到周全密集、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全过程教育与阶段性教育的知识的合理化,定期长期有效的将课程知识与社会人士进行沟通和协调,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老师的相互补充作为一种长期机制,引入多解体多层次的社会安全网络师资建设。

改进安全教育教学方式。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着力点,以安全学生校园为核心的理念,走访深入到学生个体中间,让每位学生受益。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和行为实际是保持教育教学鲜活性的一个有力方式,有兴趣并乐于学习也是教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案例教学、实践演练、多媒体形象展示等教育教学形式是依托现代信息媒介技术的基础,能够达到较好的培育效果。教室也可以选用采用案例教学中的公共安全领域典型事例教学法,将大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加以归纳和综述,引导学生主动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强化责任后果意识。另外,教育与预防安全事故是同一等重要的事情,防患和避灾相关教学案例中事件发生的方法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考虑的。教育学生懂得应当如何正对事故发生的时的逃生避险等内容也可以借助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集中教育,开展课堂讨讨论,如组织主题演讲、文艺演出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目前来说,实践演练是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技能最为有效的方法。

联防联教,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育成效。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原则,既要针对所有学生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众多的安全事故面前,我们不都总是那么无力和无可作为。面对火灾,我们从前到后一直能够突出的变革个更新。社会可以进行组织,教职工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火灾疏散、地震避险等实战演练,加深现场感,促进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运用。大学始终是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部分,现今许多高校的建立和发展都将自我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用高高的围墙和严密的出入审核和资料查询登记制度来进行内部化风险管理,这其实是相当不明智的,有案例显示救护车由于没有校园通行证,也没有领导签章签字的文书进不了紧急事故现场,致使本应该紧急缩小的伤害无辜地扩大化,给社会、家庭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高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技能,是一个需要长时期、不间断、全员参与的大工程。学校应把做好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否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能否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否实现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把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任务落实好,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平安和谐的良好环境。


推荐文章

搬家公司 上海搬家公司 北京搬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