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砌体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更新时间:2021-02-01 00:09:52点击:


砌体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提要]  近年来,许许多多民用住宅建筑采用砖混结构,由于多重、复杂原因,常常使得砌体产生各种形式裂缝,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观感和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结构裂缝控制不仅仅是个简单、普遍的存在的问题,而它却是一门与力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紧密联系的综合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易忽视的关键环节。正确分析裂缝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使用得当的加固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建筑;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砌体结构的形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从普通住宅楼到别墅再到花园洋房,立面造型更加别致,表现手法更加新颖,对砌体结构本身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如今在砌体结构设计、施工中对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尤为重要,设计中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对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产生裂缝原因: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温度、干缩、地基沉降,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的不合格,材料质量不过关及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等原因造成。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显示这几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温度裂缝、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以及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1.1温差变形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热胀冷缩,是各种物质共有的一个物理特征,各种建筑材料及其所形成的构件也不列外。在建筑物中,各构件相互连接成为一个空间整体,混凝土和砌体之间的受温度影响产生形变上的差异导致构件中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当约束条件下作用于构件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超过砌体的抗拉或抗剪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就是温度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能逐渐稳定下来,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像这类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常在建筑物(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混凝土屋盖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门窗洞口两边,以及砌体女儿墙根部,温度裂缝形态呈“八”字型或者直线型且显对称性,但有时又仅一段有。譬如混凝土平屋盖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八”字缝。由于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较小;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型缝,当冷缩时,就出现倒“八”字型缝。而在温度上升的时候由于混凝土的膨胀大于砌体的,楼板的膨胀受砌体的约束,从而在女儿墙根部形成向外的剪应力;而气温下降时,对女儿墙根部形成向内的剪应力,周而复始,墙体根部水平裂缝就产生了。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所以温度裂缝也有明显的规律性了,即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阳面重阴面轻。

2.砌体温度裂缝的特征:

2.1根据砌体材料的特征和砌体结构的特点,墙体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在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的加以控制。

2.2温度裂缝大多数分布在顶层,一般楼层分布不多,出现的方式有:墙体水平缝、墙体斜缝和窗角缝。

2.3温度裂缝的发展特征。大多数工程在主体竣工时即已出现温度裂缝,但由于未作粉刷与装饰,一般不易被发现,大多数在工程竣工2~6个月内被发现,特别是经过夏、冬较大温差之后,但一个冬夏之后又逐渐稳定。

2.4温度裂缝对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的影响。一般不影响安全,但裂缝引起的建筑物渗漏,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结构承载力下降,缩短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使其耐久性降低。

3.裂缝防治措施:

3.1对于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割缝,分隔缝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2防治主要有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也可以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3.2.1设置控制缝。

(1)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a.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b.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c.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d.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e.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f.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做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g.控制缝做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2)控制缝的间距。

a.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

b.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c.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3.2.2设置灰缝钢筋。

(1)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对均匀钢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部小于38;

(7)灰缝钢筋宜通常设置,当不便通常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不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不配筋的外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

(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2.3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墙体的顶部;

(3)窗台的下部;

(4)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5)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ø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ø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配筋带钢筋宜通常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400mm;

(7)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8)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做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9)对地震设防烈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

(10)设置配筋带的房屋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1、加强门窗洞口外的刚度,将门窗洞口上的钢筋混凝土过梁与内墙钢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过梁,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

5.1、设计时严格按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必要时可增加圈梁道数,以增加上部结构刚度。










参 考 文 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设计规范》 (2008年版)(GB50011-2001)

[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J41/070-2005)

[4]蒋骁瑶《浅谈砌体结构变形裂缝的原因及控制》天工网结构板块论文

[5]徐占龙 李铭铭《砌体结常见裂缝的分析》中国期刊网论文


推荐文章

搬家公司 上海搬家公司 北京搬家公司